莲池周刊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主管单位:河北省保定日报社

主办单位:河北省保定日报社

编辑出版:《莲池周刊》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0266

国内统一刊号:CN 13-1302/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周刊

出 版 地:河北省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地址 :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东风中路1835号

网址: 《莲池周刊》杂志

探索推进考核填表“最多写一次”

时间:2019/04/01  点击:789


       

内容摘要:为持续快速发展汇聚强大动力,高校应树立“以内涵为导向、以信任为基础、与激励相统一、与应用相结合”的整体考核观

关键词:人事政策;考评制度体系;高校科研人员

作者简介:

  改革是高校发展的第一动力,其核心要义是彻底打碎人事政策中的“大锅饭”“铁饭碗”,引入竞争机制,以压力激发活力。为持续快速发展汇聚强大动力,高校应树立“以内涵为导向、以信任为基础、与激励相统一、与应用相结合”的整体考核观,不断优化监管考评制度体系,探索推进考核填表“最多写一次”“多考合一”“长周期考核”等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教师创新创造活力,真正把科研人员从烦琐的表格中解放出来。

  监管考评什么

  当前我国高校已经建构了严格、多维、完备的监管考评体系和配套制度,学校的各级组织、各位教师干部都处于监管考评体系当中,形成了管得住、抓得紧的制度环境。

  这些监管考评主要包括:由组织部、人事处、人才办和纪委办等部门牵头实施的对人和组织的监管考核;由总务处、实验室处等部门牵头实施的对物的监管考核;由计财处、规划处、审计处等部门牵头实施的对财务的监管考核;由教学、科研主管部门等牵头实施的对事务的监管考核;由纪委、监委、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等牵头实施的对作风的监管考核;由宣传部、保密办、安全保卫部等部门牵头实施的对安全的监管考核。

  面向“双一流”建设更高要求,从业绩点改革到岗位聘任,从岗位分类管理到“预聘—长聘”机制改革,从强调教学科研人员考核到竞争型机关建设,高校内部的监管考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优化改进,不能墨守成规。

  考评机制的问题

  监管和考评是行之有效的驱动力,也是一把双刃剑,高校现行监管考评制度在趋于成熟完备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考评效率不高、基层和个人不被信任的主观感受较为突出。一是内在驱动激发不够,具体细微的考评要求导致功利倾向,考评要求什么被考评人就追求什么,考核多少就产出多少,“小富即安”“达标就好”的思想一定程度存在;二是质量内涵体现不充分,考评强调年度量化指标,中长期质量声誉目标和潜心研究难以被鼓励和引导;三是分类评价不够完善,“一刀切”现象较多,文科、理科等基础学科的被考评者较为不适应;四是系统谋划、整体协同不足,横向上部门间存在多头考核、重复填表,纵向上校院两级的思想认识、执行尺度、内容分工不够清晰,没有完全形成合力;五是团队协作引导不力,考评多以个人绩效为主,导致被考评者团队协作意愿不强;六是教职工身心压力大,校内校外、纵向横向的监管考评项目多、时间紧、要求高,皆与切身利益、前途命运密切相关,年底集中考评给被考评者带来较大压力。

  质量内涵导向的整体考评体系有待完善,存在难点和薄弱环节需要重视加强。一是学校与基层方面,学校整体是上紧下松,基层直面考评矛盾,处理难度较大;二是教学与科研方面,对科研的考评要求相对较高,对教学重视和教学投入的考核力度还不够;三是事先、事中与事后方面,较为注重事先审批,且要求高、周期长,对过程的监管和考评较为形式化;四是数量与质量方面,对可量化的指标考核较清晰,对质量内涵的考核办法不多;五是业务与作风方面,业绩考核较易操作,对师德师风的考核较难把握和度量,尤其是对高层次人才的师德师风要求应一视同仁;六是人与组织、财与物方面,对干部、党员、教职工个人思想行为的监管考评相对烦琐,对组织、集体的考评相对偏软,从纪律角度对经费、资源的使用考核监管较严,从效率角度对经费、资源的考核监管较少,特别是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公开共享机制需要完善改进,公用房分配较难做减法,退出机制较难执行。

  如何优化考评

  监管和考评本身不是目的,但却是学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竞争,高校只有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减少行政干预,改革现行教学科研评价体系,才能真正“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为决胜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

  一是做“减法”。确立监管考核的“成本意识”,考核不必追求自我闭环,能不考核的尽量不考核,能减少的尽量减少。例如“双一流”建设评估,关键核心指标完成的院系则不再进行常规指标考核;获得学术共同体推选认同后的先进人物可不让本人填写表格;基础学科和高水平优秀人才考核实行长周期制等。

  二是取“并法”。强化监管考核的“协同意识”,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推进,推进党务与政务的协同、行政与学术的协同、学校与院系的协同、教学与科研的协同、组织与人事的协同、纪委与组织的协同、科研与财务的协同等,如基层单位的班子述职述廉报告、民主生活会和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可以统筹安排。梳理精简部门间内容接近的考核事项,逐步实现“多考合一”“一份总结、多次运用”,最终实现考核总结“最多写一次”。

  三是谋“加法”。强化监管考核的“结果运用”,必要的考核不能削减而应加强;考核结果与奖励、惩罚紧密挂钩;考核标准充分体现国际一流、质量内涵。在人才培养方面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要加强中期考核,强化淘汰分流机制;学术评价方面应扩大国际同行对标,不断提升学术评判标准;师德师风考核须坚强有力、“一票否决”,绝不姑息纵容;开展公共资源集约使用“大督查”,建立闲置资源的检举、查处、退出机制;充分运用内部巡察制度,以政治巡察引领业务改进。

  四是用“巧法”。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打破学校事务管理中的“数据孤岛”,基本信息实现互联共通,考核表格自动生成,实现无纸化、智能化、自动化考核。以信息化进一步促进“信息公开”,扩大公众知情权、参与权,以民主监督补充纵向监管,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率。

  五是勇“变法”。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营造基于信任的监管考核文化,通过深入实施“一院一策”院系自主权改革、基层学术治理体系改革等举措,进一步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权责利下放,减少行政干预,提升学术和基层自主能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真正实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政策研究室)


本文由: 莲池周刊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莲池周刊杂志社编辑部

2019/04/01

上一篇:发挥好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
下一篇:高校“双一流”建设仍需持续“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