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周刊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主管单位:河北省保定日报社

主办单位:河北省保定日报社

编辑出版:《莲池周刊》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0266

国内统一刊号:CN 13-1302/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周刊

出 版 地:河北省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地址 :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东风中路1835号

网址: 《莲池周刊》杂志

浅谈新高考改革下渗透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19-04-24  点击:954


       

朱颖妍

 

摘 要:上海“3+3”模式的高考改革带了很多新的变化,带给一线地理教师的困扰之一则是如何规划及落实区域地理的教学巩固,文章通过高二整个学年不同阶段渗透不同的区域学习方法,以此帮助学生强化区域认知,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上海高考;区域地理;教学策略

一、新高考改革下区域地理教学背景

今年是上海新高考改革的第四个年头,经历前三年实行“3+3”模式的等级考之后,师生们都逐渐适应新高考带来的教学环境、内容、压力等方面的变化。但这些变化给一线教师带来诸多思考及困扰,其中最主要的困扰之一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区域地理。因为《地理教学基本要求》中对区域地理的评价要求除了主题18占有较大篇幅之外,其余都分散在各主题中,而各主题中对区域地理的评价均落实在最高层次“综合”学习水平。此外,纵观近三年的各区等级考模拟卷试题,虽然区域地理本身并不是考查重点,但综合题都立足于某一个区域背景知识考查系统地理的地理原理及规律,因而区域地理在等级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新高考改革下区域地理教学中的问题

1.学生学习面临的问题

由于区域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出来的,不同划分方法产生的区域也各不相同,所以区域的内容相对比较零散及复杂。若无法把学习内容串联成一具有意义的主线,学生的学习则停留在知识点的罗列,进而误导学生死记硬背学习内容,致使学习兴趣降低,最终呈现的学习效果不佳。

此外,学生虽在初中已有较系统的区域地理学习,但初中与高中地理衔接存在2年的时间间隔,许多内容与方法都随着时间淡忘了。并且高一地理是以系统地理作为教学主线,与区域地理之间的联系不强,一些系统地理的学习中专题地图的使用频率不高,影响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且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这些都给区域地理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

2.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原高三地理会较系统地学习区域地理,但在高考改革之后,等级考的时间提前了一个月,区域地理的学习时间被压缩,一些学校对区域地理的教学仅安排一至两周,那这么短的时间应如何把庞杂的区域知识梳理清楚,则是摆在众多教师面前的难题。加之学生并没有较好的区域认知基础,解决地理问题的时候,只好照搬原理,无法灵活运用区域知识进行分析,更无法建立区域地理环境要素间的联系,使得课堂逐渐成为地理应试教育的操作台。

三、渗透式区域地理教学的教学策略

区域教学的根本是如何在区域地理载体中阐明系统地理的主要内容,并从系统地理中探索区域地理差异性。面对新高考形势下,如何快速、有效建立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关键并不是记住庞杂的区域地理知识,而是传递给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纵观多数教师使用八股式区域学习法总结“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特征,以此加强学生的区域认知,但却缺乏完整构建区域地理结构体系,难以以此为背景解决地理问题,因而,此方法也被很多教师所摒弃。经过几年的探索,笔者总结出高二不同阶段教师实践的不同区域学习方法,逐步渗透区域地理教学巩固的过程。

1.第一阶段,利用专题地图加强区域地理要素的认知

对刚回顾区域地理知识的高二学生来说,八股式区域学习法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因为学生可通过自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等)和人文(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两方面认识区域地理事实及地理特点,并可由此及彼地学习其他地区的区域要素特征。在运用此方法时需培养学生判读专题地图的能力。因为高中生读图时存在碎片化讀取图中主体信息的问题,容易忽视很多信息,如经纬线、海域信息等,还不宜建立地理信息间的联系。因而在学生判读区域专题地图时,教师需引导如何利用图中信息归纳地理要素的特征,分析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以此建立该区域的综合特征。

以世界地理中“非洲”为例。首先引导学生判读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及穿过该区域的重要经纬线,通过区域地理位置,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脑图”,加强空间定位的能力。如非洲与亚欧大陆相连,北邻欧洲;被南北回归线、赤道重要纬线穿越。其次,通过问题的引导及地理八股法建立地理位置信息与各要素之间联系,让学生能更全面地认识该区域特征。

2.第二阶段,复习系统地理,加强空间思维

在这一复习阶段中,许多老师会细致的复习系统地理的章节知识,夯实基础,但较忽略与前期区域地理教学的直接联系,使得区域地理再次成为学习的“鸡肋”。其实在这段学习过程中,可从系统地理中总结不同区域特点,寻找区域间的差异,加强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的关联,认识区域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以复习世界板块分布为例,可适当在板块分布图上标记一些位于板块边界常见的国家、地形区,如冰岛、阿尔卑斯山等,加强对区域地理知识巩固。

又如,在复习世界气候类型时,大部分教师会重新讲解各类气候的分布、特点及成因。但这种重复教学使得学生对世界气候类型的掌握依旧是停留在高一的学习水平上,不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其实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明显存在区域差异,因而尝试在教学中融入区域内容,既能延续前一阶段的区域认识,又使得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有效的结合。从不同的区域尺度中,增加学生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深度及广度,提升空间思维能力。

3.第三阶段,探究某区域开发案例,提升综合思维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区域地理渗透之后,等级考中区域地理教学的关键环节就是如何利用区域地理知识探究相关地理问题。在这环节中则需结合案例教学,以探究问题为主要载体,着重对区域特点的“点”状剖析,逐步转化为对区域的“面”状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此阶段正在学习拓展教材,因而选取“区域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内容,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1)以“人地关系”创设情景主线,建立区域认知。“流域的开发与治理”是“区域开发”篇中的最后一节的内容。流域是以水为纽带的社会、经济、生态的复合系统,是区域开发的重点对象,并且涉及到前几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及“生态环境治理”的内容,因此决定使用“田纳西河流域”作为主题案例。以“田纳西河”的前世今生作为情景主线,侧重于建立区域开发中经济、社会与生态三者的关系,有机结合人文地理特征与自然地理特征,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区域性特征,加强学生对区域的感知,逐步建立“人地关系”重要思想。

情景创设:三個不同时期田纳西河流域的情景导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区域,并产生疑问“为什么同一个地区不同时间段会产生那么大的差异”,自主的拉开认识田纳西河流域区域综合特征的序幕,并为后续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此外,该情景主线从区域特征→利用区域资源开发利用(18世纪下半叶)→开发后出现的问题(1933年前)→区域治理的相关措施(1983年后)至始至终的贯穿整个案例,让学生沉浸在真实的案例情景中,感受每次区域开发利用及治理措施后可能带来的影响,使教学从知识层面升华到情感层面。

(2)运用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研究过程,提升综合思维能力。合理的主线和情景设计是一节课的基本思路,探究问题则是打开学生思路重要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从生疑到解惑的思维过程。这一环节则是区域地理学习的核心。高二学生从未接触过区域开发的真实案例,不知区域开发的具体思路,因而本案例的探究活动则是根据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会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表2)。

通过整个案例的探究活动,除了建立区域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还帮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寻找数据→分析问题→交流→总结这一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从中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及综合思维,学会综合分析及处理其他类似区域地理问题。

4.第四阶段,利用课余时间,深化区域学习

区域地理的渗透学习仅仅只靠课堂是完全不够的,需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如在高一下学期,根据班级选地理的情况,分发暑假区域地理的知识梳理作业。让学生从暑假开始接触各种专题地理图,帮助学生感官上、形态记忆上对区域有一定认识,也为原本就比较少的区域地理学习省出不少的时间。

此外,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相互联系非常复杂,这是学习难点,因而在教学中可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各要素的特征及相互关系,为后续处理问题提供清晰的脉络。并且在课后其他区域的学习时,也可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区域间的相互比较,使区域地理不再呈现单一化,而是较综合的展现区域特征。

四、结语

对于区域地理问题的学习,本文提供了几种教学方式,使区域地理能真正渗透到高二教学中,变得更有效,不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状态。并且通过区域地理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殷炳玲.区域地理教学新法——渗透计划[J].课程教育研究,2014(4):249-250.

[2] 周光明,刘兰.“3+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个问题——以上海市高中地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为例[J].地理教育,2016(8):4-7.

[3] 杨凤.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有效整合探讨——以“世界气候的分布”为例[J].地理教学,2012(2).


本文由: 莲池周刊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莲池周刊杂志社编辑部

2019-04-24

上一篇:尝试课前随机提问,应对生物选科重压
下一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英语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