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周刊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主管单位:河北省保定日报社

主办单位:河北省保定日报社

编辑出版:《莲池周刊》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0266

国内统一刊号:CN 13-1302/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周刊

出 版 地:河北省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地址 :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东风中路1835号

网址: 《莲池周刊》杂志

对高考制度改革后的高中语文教学应对策略评析

时间:2019-05-19  点击:922


       

沈瑞丽

摘 要:伴随着全国高考改革推进进程,河北省明确提出,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正式实施高考改革,对语文学科的影响可以做一些理性判断,比如: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题型和各类题搭配,文言文中断句题和翻译题会增多,虚词等的知识性的考查相应减少,了解这些后方能更好的做好语文学科教学工作。

关键词:高考制度改革;高中语文教学;应对策略

新高考方案的一大亮点,是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从“按分取人”转向“看分+看人录取”。现在大家对语文学科的关注点是:考试的内容、方式会有哪些变化?对教学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备考应当朝哪些方面调整?我结合教育部相关的意见,以及一些省市的框架方案,认为未来的高考语文可能有如下变化,在教学中要有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

现在全国卷和各省市卷的命题有很多是依赖题库的,而多年建立的题库覆盖的范围偏窄,都有点陈陈相因,彼此克隆,不足以支持高考语文的改革。因此一些省市可能会致力于题库的建设和扩容,广泛征集考题。现在高考语文命题依赖的材料主要是文学方面的,也就是“文学化”太过了。我们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太偏重文学,视野不够宽,而且文学的教学也并非就是往审美和情感教育方面靠,而是局限于琐碎的分析,这肯定不利于培养现代人才的。我看到去年某地的语文卷,六七道大题全都是文学类的,很少涉及其他领域,这是狭窄的命题视野。其实这几年有些省市的语文高考已经注意到这一偏向,逐渐拓宽命题的材料来源。比如2013年的全国卷和一些地方卷,命题材料覆盖面就比以往要宽得多,除了文学,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社会、经济、时政等。估计这也会是今后改革的一个方面。

二、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

高考作文命题,已逐步往理性靠拢。比如去年全国卷的阅读题,就采用了“非连续文本”,给一组材料,观点并不连贯,甚至彼此相左,让考生去辨识、归纳和发挥,这考查的就是思辨能力。去年广东卷提供的阅读材料之一是贺麟的《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哲学文章,读起来有些难度,难在思辨。这是可以考思维能力的。可见命题者开始重视朝理性考察这个方向努力。现在的中学生普遍缺乏逻辑思维训练,缺少理性分析能力,高考语文命题一定会想办法去引导改善。

三、有意识考查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

现在的语文课只注重精读精讲,注重做题,读书很少,学过语文却不怎么喜欢读书,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素养更无从谈起。课标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有针对性的。课改之后探索开设选修课,本意就是拓展阅读面,可是受制于高考,很难实施。近年来个别省市高考语文已开始重视考察读书的情况,有的试卷都出有背诵填补经典名句名段的试题,甚至围绕课外阅读情况的考察来设计试题。读书状况其实最能体现语文素养,高考语文理所当然要重视。去年四川卷就有这样的题: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续写下面的话:“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这样的题其实就是考文学修养和阅读面,考表达能力。类似的考察读书情况的命题,在今后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肯定会增多。

四、更加注重题型和各类题的搭配

现在全国多套试卷大致就是一种模式,即语文知识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等几个板块,大约20道左右的题量。因为题型模式单一而且固定,就导致不断强化应试式教学,熟悉答题套路就能得高分,结果难于考出实际水平。改革之后试卷模式可能从一个(组)材料中同时引发五六个题,将阅读、写作结合起来,在同一个语境中去解决词语、名句填写、文学常识、內容理解辨析等问题。改革后的命题将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语文生活,体现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考查学生利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课改在强调研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高考命题理当往这方面有所靠拢。再具体一点说,语文基础题除了历来常见的字、词、音、病句挑错等考题之外,可能增加对语感或者语用是否“得体”的考查。文学作品的赏析题将更加注重考察感悟力,而不只是辨识“情景交融”“对比手法”之类。现在的高考语文阅读部分只注重考阅读理解,题目往往切割得很琐碎,反而忽视了整体把握能力,还有,就是很少关注阅读速度,并不利于考出真正的阅读水平来。高考语文阅读部分将适当增加对整体感受力、理解力的考查,考阅读速度。增大阅读材料的长度,可能是办法之一。此外,阅读题中“非连续性文本”肯定会成为“新宠”,而且分值不低。

五、文言文中断句题和翻译题会增多,虚词等的知识性的考查相应减少

现在的文言文命题也是套路化,大都是以“读通”为标准,这对教学的直接影响就是把文言文当成“死语言”来教。文言文命题应当多一些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多一些文化意味。近年有些省市的文言文命题有创意。如2012年浙江题:“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让学生谈两种标点方式反映出的孔子对人、对马的态度,并要求谈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就不满足于“读通”,而有文化思考。这就是一种改进。

现在强调重视“传统”,很多人预测文言文“地位”将在高考语文改革中飙升,增加分量。但不见得会这样,因为现代社会还是用现代语言思考和交流,再说,文言文因为好“拿分”,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精力一大半都给了文言文了,如果高考的文言文再增分值,就会加剧语文教学厚古薄今的失衡态势。高考语文命题是会考虑这一状况的。


本文由: 莲池周刊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莲池周刊杂志社编辑部

2019-05-19

上一篇:多学科碰撞能带来什么?西安大学生共享学科交叉思想盛宴
下一篇:高考语文古代文化知识复习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