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周刊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主管单位:河北省保定日报社

主办单位:河北省保定日报社

编辑出版:《莲池周刊》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0266

国内统一刊号:CN 13-1302/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周刊

出 版 地:河北省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地址 :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东风中路1835号

网址: 《莲池周刊》杂志

[专题]“做科学”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时间:2021/11/01  点击:400


       

【摘 要】江苏省东海县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秉持课程育人理念,强调教育过程的身体在场,统整国家课程,传承学校科技教育办学特色,创生了“做科学”校本课程。该课程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身體、心智与环境所构成的学习场域中手脑并用,做思结合,进而实现课程育知、育智和育情的目标。

【关键词】“做科学”校本课程;课程育人;课程统整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8-0012-02

【作者简介】周守军,江苏省东海县教育局教研室(江苏东海,222300)科学教研员,高级教师。

江苏省东海县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温泉二小”)基于儿童立场,传承科技教育办学特色,融合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创生了“做科学”校本课程。

一、课程理念:让课程育人

“做科学”校本课程以国家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学科思想为基础,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与当地资源,对国家科学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与实施,突出课程的适切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并力求发挥课程的育知、育智和育情功能。

在课程的育知功能方面,“做科学”校本课程以项目化学习为主要实施形式。学生进行项目学习,在实践体验和实际应用中理解和建构科学概念、科学原理,掌握科学知识。在课程的育智功能方面,“做科学”校本课程强调学生具身体认科学。教师组织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体验活动,发现和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予以解决。学生在体认过程中学会各种工具和实验仪器的操作技能,学习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体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资料、概括结论等科学探究过程,不断提升探究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在课程的育情功能方面,“做科学”校本课程注重以情化人。学校坚守儿童立场,设计儿童感兴趣的且能学能做的学习项目,激发和保持儿童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及探究热情。此外,在项目学习中,还注重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思想、人与自然相依相生和谐共处意识、科学与人文真善美的契合统一以及基本的科学伦理精神的有机渗透。

二、课程统整:让科学发生

“做科学”校本课程系温泉二小聚焦学生科学素养培养,融合统整,拓展延伸,架构起来的以环境课程为载体,以核心课程为主线,以活动课程为保障的课程体系。

1.精心设计“做科学”环境课程。

学校注重“做科学”环境课程建设,精心设计文化景观,努力让“做科学”课程内容成“象”、成“型”、可“感”、能“做”。学校的行知广场放置“动手做”主题雕塑,教学楼前耸立“行胜于言”校训石,风景园内布置“躬行”文化石。校园内建有四大发明雕塑园与航空航天模型展览区、车模航模活动区、火箭发射区、数棋活动区和科技主题文化墙、科普宣传文化长廊等。班级内设置生物角和科技角,教学楼楼顶新建物联网恒温生态园和新能源工作站。学生每天活动于科学体验区,驻足于科普长廊下,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科学实践活动中体验、理解、生长。

2.融合创生“做科学”核心课程。

学校以《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为核心,对现行科学课程进行跨学科融合和学科内调整,创生“做科学”核心课程。一是对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等课程进行跨学科整合,把交叉重叠的内容划归统整到“做科学”核心课程中,这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强化了课程的实践性与技术性。二是对科学教材进行“增、删、调、扩”的校本化改造。增,即增加与课标主要概念相关的最新的科技动态信息,增加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校本课程资源,增加“做科学”课程项目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删,即删除教材中本区域不常见或找不到的学习素材,或者是本校不具观察、实验条件的实验操作内容;调,即根据本地物候时令、自然变化等情况对教学进度作适度提前或延后;扩,即增加参观、考察、调查、种植、饲养、设计、制作、实验等实践体验内容。

3.开发实施“做科学”活动课程。

“做科学”活动课程包含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宇宙、工程技术和物联创客5个领域,有物质与变化、能量与能源、生命与生长、生物与环境、地质与地壳、地球与太阳系、设计与制造、技术与应用、物联与创客等单元,同时设计水的三态变化、制作保温杯、东海温泉成因探究等28个主题活动,此外,学校还编写了“我做科学”系列童创科技校本教材。为了使活动课程落地,学校组建科普宣传、调查体验、饲养种植、创新发明、三模三电、创客空间等6大类20个班级科技社团和12个校级科技社团,并常态化地开展活动。班级社团,选课走班,重在人人参与,培养兴趣;校级社团,选优组队,重在拔尖培优,促进学生科技特长发展。活动课程为学生动手实践、积累活动经验、体验探究过程搭建了多样化的平台。

三、课程实施:让意义建构

1.强调具身体认。

学校坚持教育过程中的身体在场,强调身体在认知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做科学”校本课程注重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尊重和解放学生的身体,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力求让学生在充分地看、听、尝、闻、说、做、思中积累感知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2.注重全程思维。

实践体验活动如果没有思维活动的全程伴随和方向引领,将会演变成一种无序的、单纯的“玩”的活动。鉴于此,学校积极构建“做科学”教学范式,主张做是探究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思是探究活动的归宿和核心,探究活动是做思结合、转化互促、相融共生的过程。所以,无论是科技实践活动,还是课堂教学活动,学校都强调学生思维的全程参与。活动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活动的任务目标、合作伙伴、程序环节、方式方法、场地场景、材料工具、预期效果等,并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方案;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适时适情调整研究计划,控制实验变量,整理活动信息;活动后,组织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分类、推理等多种思维方法总结、反思研究过程,概括结论,表达、交流研究成果。

3.突出项目学习。

“做科学”课程主要采取项目化实施策略。学校设计了有科学概念支撑、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项目,如科普宣传、资料搜集、环境考察、无土栽培、科学饲养、工程设计、科技制作、车模航模、科技创新比赛等,让学生在真实而具体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采用实践体验、网络查询、考察调研、实验试验等多种方式,通过同伴协作共同完成任务。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把科学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从单纯的颈上活动变为全身参与,使科学学习变得有情趣、有实效。

当然,“做科学”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还要有适切的评价做保障。每学期末,学校布置考察性主题项目任务,教师与家长全程跟踪观察、考查学生项目学习的情感状态、实践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成果,从而多维度、全过程、综合性地评价学生“做科学”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顾长明.“做思共生”科学教学的本质解析[J].江苏教育,2018(1):7-10.


本文由: 莲池周刊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莲池周刊杂志社编辑部

2021/11/01

上一篇:[专题]“做科学”的内涵、理论基础及价值取向
下一篇:[专题]“做科学”教学范式的内涵及实践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