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周刊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主管单位:河北省保定日报社

主办单位:河北省保定日报社

编辑出版:《莲池周刊》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0266

国内统一刊号:CN 13-1302/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周刊

出 版 地:河北省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地址 :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东风中路1835号

网址: 《莲池周刊》杂志

[专题]“做科学”教学范式的内涵及实践运用

时间:2021/11/05  点击:384


       

刘东 杨东升

【摘 要】“做科学”教学范式总结、提炼于“做科学”教学实践,形成了以思导做、以做促思、边做边思、做思合一的教学样态。在具体的实践中,“做科学”教学范式在不同的课型中有不同的操作方式,且進行了拓展,形成了变式。

【关键词】“做科学”教学范式;实践操作;范式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8-0014-03

【作者简介】1.刘东,江苏省东海县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江苏东海,222300)校长,高级教师,连云港市教学名师;2.杨东升,江苏省东海县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江苏东海,222300)副校长,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一、“做科学”教学范式的内涵与样态

“做科学”在突出做的基础上,强调做与思的互补与共生,力求让学生在以思导做,以做促思的过程中发现、体验、感悟、思考。

“做科学”教学范式,在教的层面表现为激趣导思、项目引领、深度点拨、情境体验四个环节,在学的层面表现为提问猜想、操作体悟、合作交流、拓展应用四个环节。教和学的四个活动环节分别指向以思导做、以做促思、边做边思、做思合一的教学样态(见图1)。

以思导做是“做科学”课堂的核心。学起于思,做也起于思,只有以思导做才能实现真正的做。思主要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做科学”课堂的起始环节。在“做科学”的课堂中,通过有结构的材料引出问题、在具体情境中生发问题、结合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在自我认知解读中生成问题后,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并在做的过程中验证猜想与假设。因此,猜想与假设是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之间的桥梁。有效的猜想与假设能为操作体悟指明方向,并能优化操作过程,提升体悟品质。

以做促思是“做科学”课堂的中心环节。在以做促思环节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四点:一是找准适当的切入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科学现象与他们已有经验的矛盾处开启学习活动,打破原有的经验平衡,让学生在恢复平衡的过程中走向操作与体悟。二是营造和谐的氛围。教师要相信学生是天生的探索者,给学生探索和发现的主动权,使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三是选择恰当的内容。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教材内容,让学生真正实现操作与体悟。四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浸润在做与悟的活动中,而不能急于汇报结果。

边做边思是“做科学”课堂的精髓。做中思,思中做,做思共生,是“做科学”课堂的终极追求。当学生完成操作与体悟后,教师应给他们提供思考、交流与质疑的机会,让他们把做与思的过程和结果表述出来。在该环节中,当学生出现值得关注的认知冲突或偏离正确结论时,教师要帮、扶、引,让数据说话,让做趋于合理,将悟引向深处或回归正确的方向。

做思合一是为了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做思合一将课内延伸至课外,视学校、生活为大课堂。要丰厚“做科学”课堂,就必须打通课堂内外,重组教学资源,统整教学内容,借助信息手段,让学生的认知得以深化,视野得以开阔,思维得以清晰,情感得以触动。要丰厚“做科学”课堂,还须引导学生将所学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二、“做科学”教学范式的实践与拓展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对“做科学”教学范式进行了分类运用和拓展延伸。

1.“做科学”教学范式的实践操作。

“做科学”的课型可分为工程项目类、活动探究类、主题学习类。

“工程项目类”课型的实践操作。该课型首先要做的是项目设计,要先让学生明确此次项目的任务,再留足时间,供学生查阅资料、构思设计,让项目小组在项目设计实践中交流碰撞、学习迁移,亲历“任务—交流—设计”的过程。其次进行建模验证,小组互学项目设计,组织项目质疑与答辩活动,在充分的互评过程中,小组汲取建议,自我审视,修正完善项目作品。如此,学生便经历了“提问—设计—交流—建模—验证—再设计—再建模—再验证”的过程。

“活动探究类”课型的实践操作。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思后做,明确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通过有效的质疑和借鉴,不断完善实验方案。通过不断探究,学生充分体验“问题—猜测—实验—结论—应用”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做与思的共同促进和生成。

“主题学习类”课型的实践操作。教师首先应创设具体的主题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行问题研究,通过“自主学习—实践探究—反思—再实践探究—再反思”的过程,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在“主题学习类”课型中,教师可以通过把握好以下三点来体现其主导作用:一是以做促思,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主题学习产生兴趣,增强问题意识;二是以思导做,关注学生主题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引领学生通过思维的拓展进行主动学习;三是边思边做,发现学生在主题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然后合理运用这些困惑,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2.“做科学”教学范式的拓展。

结合“做科学”教学范式,学校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骨干教师共同探索出符合自己学科的“学·做·思”教学范式,这使得“做科学”教学范式得到了拓展。

习作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且以思维能力为基础。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经历“先在具体的情境中实践,然后思考整个活动的先后历程,再将思考的过程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过程。基于此,“学·做·思”教学范式下的习作教学主要采用“经历实践,以做促思;合作交流,边做边思;互动点拨,真思深学;文本呈现,深思乐学”四个教学环节。

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来落实。如在“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合作对新知识进行探究,从而逐步实现对知识的内化、拓展。“学·做·思”教学范式下的数学课堂主要采用“设计情境,筛选问题;问题探究,深度思考;合作交流,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内化运用”四个教学环节。

英语学科会经常进行模拟对话、戏剧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创作、表演小短剧,进行语言实践,这就是做与思的体现。“学·做·思”教学范式下的英语模拟对话、戏剧教学,主要采用“激趣导学,以学启思;场景模拟,边做边学;实景再现,做思结合;归纳提升,学思合一”四个环节。

“做科学”教学范式以实现学生具身参与探究过程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力求实现问题思考与动手实践的相互促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征、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情需求,创造性地运用“做科学”教学范式,从而让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顾长明.让“身体”回归教育[J].江苏教育,2018(1):1.

[2]张会,顾长明.“做思共生”不同课型科学课的实施[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9(1):6-7.


本文由: 莲池周刊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莲池周刊杂志社编辑部

2021/11/05

上一篇:[专题]“做科学”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下一篇:[专题]“做科学”:活动、课程、文化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