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周刊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主管单位:河北省保定日报社

主办单位:河北省保定日报社

编辑出版:《莲池周刊》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0266

国内统一刊号:CN 13-1302/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周刊

出 版 地:河北省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地址 :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东风中路1835号

网址: 《莲池周刊》杂志

[观点参考]数学概念教学要有深度

时间:2022/04/05  点击:293


       

孙敏

【关键词】数学概念;深度教学;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8-0073-02

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曾说:“深度学习是学生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全面参与、全身心投入的活动;其目的指向具体的、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李邦河院士曾说:“根据我上大学以后搞数学研究的经验,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不是玩技巧。”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感悟蕴藏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文化,最终获得数学概念学习的能力并感受到其带来的快乐,这些都是学生形成数学能力和素养的必要条件。当前,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概念,往往停留在应用技巧解题的层面,不能深入理解、应用或迁移,如此,学生的数学能力便难以得到提升,数学素养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基于数学概念对学生学习数学及其发展的双重重要性,本文尝试简单论述深度教学小学数学概念的方法。

1.在活动中抽象,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抽象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试着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联系起来,设计大活动,并围绕两三个大问题引导学生感知、分析、比较,以归纳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多维度地抽象概括同类事物的本质,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如教学“平均分”,教师分两个层次设计学生喜爱的分桃活动。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6个桃分成两份(1和5,2和4,3和3),初步建立平均分的表象,并在比较与思辨中突出平均分的内涵,建立平均分的正确意象;然后,让学生平均分8个桃,可以用小棒分一分或在图上圈一圈、填一填;最后,让学生说一说: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每3根一份呢?……引导学生将动手操作、动笔涂画、动口表达有机结合,凸显“分”的过程,表达“分”的结果,将模糊的感知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促进他们深入理解平均分的内涵。

2.在辨析中建构,厘清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在教学中,在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后,教师合理使用正例和反例,有助于学生在对比辨析中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准确把握概念的外延。如教学平面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时,在揭示底和高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的练习应尽可能涵盖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可以以变式的形式斜着呈现不同图形的底和高,以反例的形式呈现钝角三角形以钝角的一边为底的高,让学生进行判断。还可以请学生指出直角三角形与直角梯形直角边上的底和高等。该练习可增强学生对底和高的认识,即高可以在图形内,也可以在图形上或图形外,使他们深刻理解数学中的底和高的概念本质。

3.在联想中建构,促进数学概念的迁移。

一个数学概念的存在需要多个知识点与概念的支撑。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相关、相近的概念,并对它们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从而将它们串成知识串、织成知识网。这样做,既便于概念结构化,也能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迁移,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其他情境中去。如特级教师周卫东执教“百分数的认识”时,巧设问题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发学生联想并促进数學概念的正迁移。

揭示百分数的书面意义后,教师出示问题:针对“一块电池的用电量还剩80%”,你可以联想到哪些关键句?学生发散思维,大胆联想到:已经用掉的电量占总电量的20%;用去电量和剩余电量的比是1∶4;剩余电量是用去电量的4倍;剩余电量是总电量的[45]……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全面思考问题,梳理出百分数和比、分数、倍、份等概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如图1),它们表达的都是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贯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学生对百分数概念的深度学习。

在比较中自主建构百分数和分数的关系后(如图2),教师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表示关系的分数中有一种特殊的数,就是百分数,它特殊在哪里?(分母是100)百分数还有一些“亲兄弟”,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学生猜想,教师板书(如图3)。在比较与联想中,学生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了概念形成的前因后果,深刻理解了“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这句话的内涵,自主建构并促进了数学概念的迁移。

4.在应用中建构,感受数学概念的价值。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概念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学生能否合理、灵活地应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学生是否深度理解数学概念的最好方法。如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元、角、分”是抽象的。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个“小小商店”,组织学生轮流扮演营业员和顾客,用真实的货币购买自己喜爱的商品。这种“以玩促学”的活动,将有助于学生对“元、角、分”有真实的、亲切的感性认识,使其深切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自然地感受到数学概念的价值。

总之,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强调逻辑思维的训练和抽象思维的建构。同时,教师应以理解概念本质为基础,引导学生在辨析中建构,厘清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联想中建构,促进数学概念的迁移;在应用中建构,感受数学概念的价值。

(作者单位:南京书人实验学校)


本文由: 莲池周刊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莲池周刊杂志社编辑部

2022/04/05

上一篇:[观点参考]巧用数学表征 促进问题解决
下一篇:[观点参考]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友善观